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新理念,帮助广大教师提高理论水平,推进教学改革创新,高等教育会议中心于2018年12月7-10日在厦门举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主题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张党诺、买倩倩参加了此次会议。

马院教师在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中有三位教授作主题报告,分别为苏州大学首批二级教授、首批“东吴学者”、“东吴智库”首席专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方世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侯为民教授、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文化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韩源教授。

方世南教授作主题报告
方世南教授作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题报告,他详细论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历程,剖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根基、文化渊源、成果借鉴、思想源泉,他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该理论不仅能进一步推进生态城乡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更能进一步解决我国突出环境问题,为世界各国环境保护提供中国智慧、为应对国际环境合作提供中国方案、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理论支撑。我们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秉承“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发展理念,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有机统一的绿色之路。
韩源教授作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专题报告,他从经济崛起之后的文化困局入手,阐述了中华文化的定位,并结合“2019年意识形态风险预判及风险点”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难点进行了解读。侯为民教授作了《习近平民生建设思想和社会治理理论创新》主题报告,他指出“幸福感”既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终极价值取向,也是当代中国民生状况的晴雨表,人民幸福的标准不能用物质来衡量,要看人民的主观体验,“获得感”是现实幸福的具体体现,只有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才能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他还具体分析了当前民生建设面临的问题,准确定位民生建设的立足点,分析了民生建设思想的理论逻辑及方法论,剖析了民生建设的重难点及实施路径,完整详实地论述了习近平民生建设思想,强化了教师们的理论认知,提升了理论水平。
本期集中紧密的培训,有助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广大教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有助于提升青年的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对青年教师成长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均有重要意义。
(文/图 买倩倩)